2025年11月04日
微信

见证 | 教会——退休后姑父的新平台

作者: 李道南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5年11月04日 09:30 |
播放

姑父是个孤儿,在孤儿院长大。后来上了大学。在青年下乡运动中,下放到我们村子的小学,他成为小学老师。小学毕业的姑姑与姑父年龄相仿,后来他们相识相爱,并组建了家庭。

姑姑在年轻的时候就信耶稣,那时候要到很远的村子里聚会。姑父尽管不信耶稣,但是一直尊重姑姑的信仰。后来姑父升至高中,成为镇上高中副校长,他们全家搬离我们村庄,到镇上居住了。搬到镇上之后,姑姑也到了镇上的教会。因为姑姑信仰热心又识字,很快成为镇上教会的会计,成为教会的主要同工。姑姑成为同工之后,姑父周末就负责在家带孩子。表哥和两个表姐周末的时候就在家里跟着父亲。尽管姑姑并不从教会拿工资,她的付出都是“奉献”,但是姑父从未抱怨。姑父不仅不抱怨姑姑对教会的“无偿”付出,还把家里的家务也担起来。我有时候到她家去,姑父总是一个人在厨房忙碌,姑姑则一个人在客厅看杂志,或者读圣经。吃饭之前,必然是姑姑带着做饭前祷告,姑父也垂手而立。我能感到姑父对家庭和姑姑满满的爱意。

姑父性格温和,尽管是副校长,也极少发脾气。我从未见过姑父生气,他总是和颜悦色,语气温和地和你讲话,一口标准的普通话。我母亲对姑父是极为尊重的,一直到现在都称呼他张老师。

姑父信耶稣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。他退休之后,就成为基督徒了,跟着姑姑到教会聚会,很快也成为教会的核心同工。因为姑父有一个特长,就是识得五线谱和简谱,并且会弹钢琴,会看着谱子唱赞美诗。我初中那会儿,经常见姑父一个人在客厅里,拿着一本流行歌曲简谱,一边打拍子一边唱歌。

这样,姑父不仅成为镇上教会的同工,他的“圣诗”工作实际上遍布全县,甚至邻县的教会也会请他去给诗班培训。只要附近有培灵会,姑父是必然被请过去的“重要人物”。他负责培训诗班,也给教会重要活动排练节目。因此,姑父成为附近教会的“抢手”同工。至今姑父已经服事教会三十多年。八十高龄,还东奔西跑地去培灵会。

因为姑父是高中校长退休,懂音乐、有文化、有领导才能,关键是还有威望,因此他在成为教会圣乐的骨干之后,又成为镇教会的实际领袖。但是姑父不会做领袖,他往往把领袖的职分让给年轻的人,而他甘愿成为一个被教会差遣的人。

大概在95年那会,教会里产生了一个新领袖。这个领袖不知道从哪里获得新的信仰理念,认为女人听道要蒙头,还不能领圣餐。而且他本人不是牧师,也没有圣职,只是一个普通信徒,被大家信任而成为讲道员。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信徒就支持他,但是也有一半的信徒不支持他,这其中就包括姑父,很快姑父就成为他们的核心人物。

双方因为这个观点不同,而剑拔弩张,对方因为辩论吵不赢,甚至到了要动手打姑父的程度。但是姑父不慌张、不发怒,只是说理,真正展现了一个基督徒的平静和忍耐。

既然和平的方式不能解决,姑父就受众人委托,到了县教会寻求支持。县教会听说之后,迅速做出支持姑父的立场。对那个领袖擅自主持圣餐,违背圣经真理的行为,做出斥责。后来那个人和那些支持他的一些信徒,相继离开,这场风波才算消停。

教会原来聚会的房子是三大间平房,有一个小小的院落。一到聚会的时候,信徒都要坐到院子里,甚至到门口的马路上。随着信徒的增多,教会越来越局促,扩大聚会空间势在必行。

教会在几年前就号召信徒专门奉献,每次奉献的钱都专门存放,但是农村信徒多是老年人,本来也没多少钱,每次奉献也都是一块八角的,距离建造教堂相距甚远。

在这个时候,姑父又发挥了他的热心。他从教几十年,有些学生早已经成为企业家或者在政府部门任职。他一方面向那些富裕的学生募捐,另一方面又向那些在政府部门的人申请土地、建筑许可等手续。

各种手续跑了几年,终于审批,钱也到位,虽然不多,但是将原来三间瓦房扩建一倍还是可以的。原来教堂拆除的时候,我读初三,周末去教会找姑姑,看到她和姑父正在教会大院满头大汗地干活。姑父忙着搬砖,姑姑忙着烙饼。为节省开支,他们的拆除工作由年轻信徒担当,姑父六十多岁,不能爬高,便在地面帮忙。一个曾经在台上的校长,现在在教会里,甘愿成为一个搬砖的小工。但是姑父却很满足。现在回想起来,我总能从姑父的行为中,感受到信仰的力量。信仰带给他身份转变的平静,舞台虽然不同了,但是他还是一样地奉献。

姑父今天已经有九十多的高龄,依然精神矍铄,每天还是会拿着赞美诗集,一个人哼唱。年龄大了,远一点的教会不能去做培训,本镇教会的培灵会他依然会到场。随着信徒的增多,原来的教会已经装不下了,后来镇上重新划拨一块地,建了更大的两层教堂,我想这其中必然有上帝藉着姑父之手的恩典。

教会为退休之后的姑父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,让他的人生更加充实,也更加充满恩典!他成为一个闪耀的见证,更是在我的人生中,影响着我,让我看到上帝的真实!


感谢您的阅读!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。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、疑问、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,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、提出改进建议,欢迎通过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与我们分享。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,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。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,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。

反馈时,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。

期待与您保持互动,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。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